彌勒佛,梵名為「昧怛隸野」,譯作慈氏,又名阿逸多。父名修梵摩,母名梵摩提跋。生於 南天竺波羅奈國(現印度麥奈力斯市)婆羅門之家。誕生年代,已無經典及文獻可考。當佛出世 之時,五方祥雲四起,現未曾有之祥瑞。生時身有紫毫光,相好美滿,非凡姿容,有一仙人,觀 其相好,對父修梵摩讚曰:「此悉是貴兒,宿世修來慈德殊備。」
彌勒佛自幼聰慧,少即深明諸藝、各種學問,便立志修道。中途得釋尊教化,受釋尊的教化 出家修習佛法,並授記將來必定成佛。彌勒先行釋尊入滅而上生兜率天宮修行,與諸天演說佛法, 以待將來成佛,於華林園龍華樹三次說法,廣度釋尊當時所遺落而未被救度到的眾生,故稱「當 來下生彌勒尊佛」,而經典詳述彌勒降生人世時,世界將成光明的彌勒淨土。
布袋和尚相傳為彌勒佛的應化身。在五代時,有浙江奉化人,自稱契此,又號長汀子。契此 長得矮胖,肚子奇大且行為怪異,天要下雨時預先穿濕布鞋,天晴時則穿木屐,常用竹杖挑著大 布袋在街上化緣,凡所需用品都裝於布袋內,因出門布袋不離身,所以人稱「布袋和尚」。
據宋高僧傳載,布袋和尚身材肥胖,袒胸露腹,衣著隨意,出語無定,隨處寢臥。布袋和尚 並能示人吉凶,能預知晴雨。梁貞明三年(西元九一七年)三月,布袋和尚示寂於嶽林寺東廊下, 端坐磐石上,而說偈曰:「彌勒真彌勒,分身千百億;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。」說偈畢,安 然入寂,於是後人認為他是彌勒之化身。
宋代以後一般佛寺常雕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為彌勒像,並將祂安奉在天王殿正中,讓信眾 見彌勒像後,能皆大歡喜、笑口常開的感覺。相傳正月初一日為彌勒佛聖誕日。